云南飞龙白塔导游词(精选15篇)

文本屋 人气:1.8W

云南飞龙白塔导游词 篇1

朋友,你了解威远吗?威远的胜景可多呢!有坐落在桃花山的——罗世文纪念馆,有在离威远15千里以外的——静宁寺,还有那矗立在白塔山上的——白塔。

云南飞龙白塔导游词(精选15篇)

这天,我们穿过东大桥,走过河东街。登上了白塔山,来到了白塔面前。

白塔全身雪白,有六个面,共五层。每层上面都有栩栩如生的浮雕。

有的是在盘旋的飞龙、飞鸟。有的是浓眉大眼的活神仙。走进白塔一看,有一个粗大的圆柱立在白塔中心。圆柱周围是螺旋形的楼梯。又窄又陡。走在前面的一不小心可能踢到后面的人的额头呢!白塔原名敷文塔。立在威远城东。明代嘉靖20xx年它就来到人间。1820xx年被人们重建。1983年名为县级保护单位。20xx年建业集团、白塔集团,县政府再次复修。站在白搭山下,我不禁想起一个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婆城(威远)有一家姓余的人,他们十分富裕。余家公子在朝廷当官。多么幸福的一家啊!可他们的心如蛇蝎。他们总以势压人。百姓们敢怒不敢言!不知过了多少天,一位老者经过这里,百姓们向他诉说了一切。老者听了他们遭遇,下定决心要帮助这些可怜的百姓。老者四处存钱。建起了白塔、下桥。并告诉人们:桥是弯弓塔是箭,箭箭射中余家院。老者说完就走了。不久,余家公子被罢官。余家也一天天衰败下去。

我站在塔上环顾四方,西方是美丽的婆城,是高楼大厦的海洋。28层电梯公寓,他如一个高的的巨人,俯视着美丽的婆城。东方是连绵起伏的群山。站在这里,不由得感叹,不由得自豪。白塔是人们心中和平的象征。

云南飞龙白塔导游词 篇2

曼飞龙佛塔在景洪县大勐龙一个叫作曼飞龙寨子的后面的山顶上,距自治州首府允景洪70公里,距大勐龙3公里,是西双版纳著名的佛塔群,有人把它叫作“笋塔”,这是形容群塔像春笋一样拔地而起。还有人因其洁白,唤作“白塔”。

从曼飞龙寨边跨过小河,便是200余级石阶,左边是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右边是葱葱郁郁的橡胶树林,塔群建在山顶,共9座,塔基呈多瓣形的梅花状,周长 42.6米。其中主塔高16.29米,四周环抱着8个小塔,分布8角,每座小塔高9.1米,塔身为多层葫芦形。一座母塔,8座子塔,乍看起来很像是一丛刚劲挺拔的大竹,又像是拔地而起的粗壮竹笋,雄伟壮观。每座小塔塔座里都有一个佛龛,佛龛里有一尊佛雕和一个佛像,佛龛上还有泥塑的凤凰,凌空飞翔,门口是两条泥塑的大龙。8个金色小塔顶上,每座挂有一具铜佛标,母塔尖上还有铜质的“天笛”,山风吹来发现叮叮当当的响声。塔上各种各样的彩绘、雕塑、秀丽优美。

据说,这组佛塔最初建于傣历565年(1220xx年),距今已是778年。它的设计、建造、典礼等资料,贝叶经上都有记载。近几年,政府拨款将群塔修饰一新。每年泼水节期间,曼飞龙寨子的傣族群众,还要在塔前举行欢庆仪式,男女老少都围塔跳“依拉贺”,追逐泼水,欢度傣历新年。

这组群塔是由3个印度籍佛教徒设计、大勐龙头人古巴南批等人主持建造的,近代曾两次进行修复,现在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塔正南向龛下的原生岩石上,有一人裸足印,被传为释迦牟尼脚迹。当地佛教传说释迦牟尼来到大勐龙那一年,孔雀飞满了坝子,当时正在筹建这组群塔,但却不知建在哪里好,释迦牟尼知道后,就用他的左脚在大青石上一踩,那里就留下了一个深深的脚印,人们就在他的脚印边建了这群塔。

在脚印前还有眼泉井,传说释迦牟尼讲经时,天气很热,讲得口干舌燥,打发7个小伙子下山到寨子里挑水,一下把33口井都挑干了,释迦牟尼就大显佛法,用他的禅仗在地上戳了一个3尺深的洞,这个洞就成了井泉,徐徐淌出水来,至今那里还有一眼泉水井。因此,过去东南亚一带佛教信徒们,来到曼飞龙群塔,总要向着那个填不满的脚印里丢上几个银币,每人还要带一葫芦泉水回去呢。其实,释迦牟尼生活的时代,早于建塔前1 000余年,他也未曾到过云南。这个传说,只是佛教徒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增加塔的神秘性而创造出的神话。

云南飞龙白塔导游词 篇3

曼飞龙佛塔也叫笋塔,白塔,位于景洪市大勐龙乡曼飞龙寨子后面的山顶上,距离景洪市70公里,距离大勐龙镇3公里。 塔群由大小九塔组成,洁白的塔身,白塔是因其洁白而享名,金色的塔尖,宛如玉笋破土而出,因此又有笋塔之称。

塔为砖石结构,建于傣历五六年(1020xx年),傣语“塔糯庄龙”,意为大头笋塔,系小乘佛教建筑。主塔居中,通高16.29米,塔盘直径 8.6米,8个小塔分列八角,通高9.1米,座下设有佛龛,内供佛像。

距白塔南3.5公里处还建有一座金塔(又称黑塔,布朗塔),可从大勐龙镇步行500米即到。 每年泼水节期间,曼飞龙寨子的傣族群众相聚在塔前,追逐泼水,欢度傣历新年。

云南飞龙白塔导游词 篇4

泸州白塔又名报恩塔,位于泸州中心城区报恩塔文化广场,与泸州老窖池相距500米,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白塔又叫报恩塔,塔高32.30米,呈八方形,每边长4米,七层、双檐,座西向东而立,造型古朴优美,结构协调自然,塔外檐下砖砌斗拱,饰有瑞兽、琴书等涂雕,塔内共有八十二龛三百六十余尊石刻造像,分别为佛教、民间中的传说故事,雕塑精密细腻,颇其南宋秀丽工致风格,外面全部呈白色,故此又名为“泸州白塔”。

此“报恩塔”始建于南宋。相传,当时的泸州安抚使冯楫在自己的寿宴之日,有幸识得了流散多年的瞎母,冯楫当即焚香祷告,跪舔母目,终始母眼重明,冯楫遂建此塔以感恩。千百年来“报恩塔”的故事在泸州流传极广,并深情赞美了知恩、感恩、报恩这一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也深深影响了泸州人的道德情操。明弘治年、清光绪四年及1983--1985年维修过,至今保存完好。

该塔矗立城中,在过去数十里便可遥见,塔顶以水晶念珠一串、金碗四枚填以七珍八宝其内,顶之四叶以铁索击真顶,每值旭日东升即放霞彩,光芒万丈,盖珠光矣,古代《泸州八景》中谓之“白塔朝霞”。

千百年来“报恩塔”的故事在泸州流传极广,并深情赞美了知恩、感恩、报恩这一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也深深影响了泸州人的道德情操。知恩,顾名思义,就是要知道恩情。知遇之恩、养育之恩、授艺之恩、教师之恩……,可谓恩情融入人世甚广啊……;感恩其本意是要信徒感谢主(上帝)的善良与宽容,感谢兄弟姐们的帮助与支持。牛津字典将其定义为“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回馈他人”。我们中国人自己将其表达更加生动——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报恩也就是用实际行动和其他各种方式予以回报。

云南飞龙白塔导游词 篇5

泸州白塔位於泸市的商业中心:东邻成都人民商场(泸州分部),西邻重庆百货(泸州分部)和久盛百货,再往西不足500米就是国窖窖池,南边不远处就是长江,北有汇通和摩尔商业大厦。白塔周围还有灯光喷泉、十二肖相雕塑、奇树异花应有尽有,是休闲纳旅的好去处!但我写白塔决不会仅仅为此。

白塔又叫报恩塔,报什么恩?报母亲养育之恩。泸县县誌载“泸州安抚史冯辑,幼年丧父,离母及长,官居于泸。诞日,在乞食群丐中寻得老母,遂建塔以报母恩,故名报恩塔”。意思是说泸州历史上有一个当官的叫冯辑,他很小的时候就死了父亲,成人后离开母亲和哥哥到泸州当安抚史。一日,在一群要饭吃的人中找到了老母亲,所以建塔以报母恩!这太俭简单了,一个当官的如果搜集了大量民脂民膏,然后为自己的老母修塔这有什么教育意义呢!要是那样,现在各地不是有不少一夜暴富的大富翁花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在修祖坟吗!难道这些人也值得学习吗?非也。日前我听到了一个关于白塔的民间传说,与上述记载稍有不同,我感到却有教育意义,现概述如下:

宋朝有学子叫冯辑,很小的时候就死了父亲,他还有一个比自己大三岁的哥哥,兄弟俩靠母亲一人养育成人。冯辑自小克苦读书,而其兄只爱劳动不爱读书。也好,这样母亲也多了个帮手,为小冯辑学习创造了一定条件。小冯辑由于学习努力,不足二十岁就考取了功名,并被派遣到泸州当安抚史。在宋朝安抚史不只管军队,还兼任地方长官。由于冯辑勤政,将泸州治理的津津有条,人民安居乐业,因此深受泸州人民的爱戴。一年冯辑原籍岀现传染病,哥哥病死,母亲离家出走,沿路乞讨来到泸州。一日冯辑抚慰难民,在难民中看到了母亲。但老母已双眼失明,认不岀跪在面前的是自己的亲生儿。冯辑痛哭失声,自言自语地说:儿子不孝,让母亲受苦了。冯辑想用眼泪和舌液医治老母的眼疾,他这一举动感动了当时的泸州名医,名医将冯母接到自己家中,不久使冯母复明。复明后的母亲,对冯辑要求更加严格,冯辑更加勤政,将泸州治理的更好。在冯母去世后,当时泸州乡绅百姓想集资为冯母建塔,但冯辑不准。到冯辑去世后,泸州人民才修建了报恩塔,报答冯母养育了好儿子,使泸州人民过了一段平安富裕的好日子。

云南飞龙白塔导游词 篇6

泸州白塔又名报恩塔,位于泸州中心城区报恩塔文化广场,与泸州老窖池相距500米,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塔坐西向东,砖石结构,双檐七级楼阁式,通高33.20米。塔顶有覆盆,塔刹为铜铸宝顶,塔身呈八边形,107级踏道经塔心盘旋至顶,塔内90龛深浮雕石刻造像,人物线条流畅,栩栩如生。该塔矗立城中,在过去数十里便可遥见,塔顶以水晶念珠一串、金碗四枚填以七珍八宝其内,顶之四叶以铁索击真顶,每值旭日东升即放霞彩,光芒万丈,盖珠光矣,古代泸州八景中谓之"白塔朝霞"。

民国《泸县志》载:“泸州安抚使冯楫,幼年丧父离母,及长,官居于泸。旦日,在乞食群丐中寻得老母,遂建塔以报母恩,故名报恩塔。明朝弘治十四年(1501)以来,报恩塔已经历8次保养维修。

现四周已撤迁不宜建筑,亮出塔身,在塔基周围划出8.1亩永久建设控制地带,于1999年建成21000平方米的报恩塔文化广场,成为泸州新的城市景观。如今晚上很多人在白塔广场看喷泉。

云南飞龙白塔导游词 篇7

宋末元初,白塔山一带为西夏占据。相传,成吉思汗为完成统一大业,曾致书吐蕃乌斯藏地区的萨迦派法王,希望通过会议,和平统一藏区。萨迦派法王遂派一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见成吉思汗,但行至兰州时不幸病逝。元朝在1220_年冬灭西夏国后,将兰州纳入其版图。为纪念这位死去的喇嘛,在白塔山山巅建佛塔一座垩饰如雪,并修有寺院,白塔山由此得名,并成为宗教胜地。可惜原塔至元末时塌毁。

现存白塔系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20_年)甘肃巡抚倬奇补旧增新,扩建寺址,改名为慈恩寺。白塔七级八面,高约17米,下筑园基,上着绿顶,各面雕有佛像,檐角系有铁马铃。塔外通涂白浆,如白玉砌成。

山上原有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古称“镇山三宝”。白塔山经过多年绿化,树高林密,曲径通幽。寺内文物还有记载大禹治水的“夏禹岣嵝碑”。白塔山1958年辟为公园,总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为三台建筑群,依山而筑,飞檐红柱,参差有致,各建筑以亭榭回廊相连,四通八达。三台建筑群的迎面是白塔山主峰,山势陡峭,古代建筑有风林香袅牌坊、罗汉殿、三宫殿等。山顶的古建筑物有三星殿 、迎旭客阁。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卓越才能。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政府投入巨资,先后在坍塌的古建筑遗址和废墟上重建了气势宏大、庄重典雅的一、二、三台古典式建筑群,还修建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的百花亭、驻春亭、牡丹亭、喜雨亭等建筑,并架起了跨越黄河直达山巅最高建筑牡丹亭的“天下黄河第一索道”。公园内独特的“黄河奇石馆”和裕固族接待帐房为别处少见,独具风格。山下为中山桥,使二者已连为一体,成为兰州旅游的必游之地。白塔山山上还可以通达兰州碑林和四库全书等景点,山脚下是金城关文化风景区,景区内有兰州段黄河大桥的历史、蜡像等。

白塔山公园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的白塔山上,因山头有一元代白塔而得名。白塔山山势巍峨起伏,蟠结城郊,有拱抱金城之势。白塔原为纪念去蒙古谒见成吉思汗而在兰州病故的一西藏萨迦派喇嘛而建。

现存白塔系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清康熙54年(1720_年),巡抚绰奇补旧增新,扩大寺址,起名慈恩寺。白塔七级八面,高约17米,下筑园基,上着绿顶,各面雕有佛像,檐角系有铁马铃。塔外通涂白浆,如白玉砌成。白塔山1958年辟为公园,总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为三台建筑群,依山而筑,飞檐红柱,参差有致,各建筑以亭榭回廊相连,四通八达。山上原有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古称“镇山三宝”,现紫荆树已枯死。白塔山经过多年绿化,树高林密,曲径通幽。公园内独特的“黄河奇石馆”和裕固族接待帐房为别处少见,独具风格。山下为中山桥,使二者已连为一体,成为兰州旅游的必游之地。

云南飞龙白塔导游词 篇8

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的白塔山上,因山头有一元代白塔而得名。白塔山山势巍峨起伏,蟠结城郊,有拱抱金城之势。白塔原为纪念去蒙古谒见成吉思汗而在兰州病故的一西藏萨迦派喇嘛而建。现存白塔系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清康熙54年(1720_年),巡抚绰奇补旧增新,扩大寺址,起名“慈恩寺”。

白塔七级八面,高约17米,下筑圆基,上着绿顶,各面雕有佛像,檐角系有铁马铃。塔外通涂白浆,如白玉砌成。白塔山1958年辟为公园,总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为三台建筑群,依山而筑,飞檐红柱,参差有致,各建筑以亭榭回廊相连,四通八达。山上原有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古称“镇山三宝”,现紫荆树已枯死。白塔山经过多年绿化,树高林密,曲径通幽。公园三台大殿内独特的“黄河奇石馆”藏石丰富,独具风格。

山下为中山桥,二者已连为一体,成为兰州旅游的必游之地。兰州市白塔山东约1公里处有元代的王保保城遗址。相传明初,大将徐达、冯胜奉命攻打元军王保保,久攻不破,恰至元宵节,徐达命军士做成又粗又长的鼓,扮成社火队混入城内,以大旗为号,里应外合,终于攻破了王保保城。为纪念这场战斗的胜利,这种鼓被命名为“太平鼓”,并成为兰州社火的主要表演形式。从此,王保保城和太平鼓更加闻名。

云南飞龙白塔导游词 篇9

天津白塔在蓟县城西南隅,独乐寺正南300米。旧称渔阳郡塔,明嘉靖十二年(1533)在塔前修建观音寺,塔身白色,亦称观音寺白塔。辽清宁四年(1058)建,明嘉靖、隆庆、万历和清乾隆年间重修。

白塔平面八角形,通高30.6米。塔基下部砌花岗石条,上部筑仿木砖雕须弥座,其壶门内浮雕舞乐伎,刻工精细,栩栩如生,是研究辽代音乐舞蹈的重要例证。

白塔身南面设门,内置佛龛;东、西、北三面设砖雕假门;四个侧面凸雕碑形,上书佛教偈语。八个转角处作重层小塔。塔身上出三层砖檐,檐角系铜铎。檐上置塔座承覆钵形圆肚、十三天和铜刹。素有“金峰平挂西天月,玉柱直擎北塞云”之誉。

此塔下部为密檐塔型,上部砌作覆钵式,是中国辽塔造型奇特之一例。

白塔保留着印度的塔形,将覆钵式、密檐式、亭阁式的建塔风格完美结合。塔中还有许多价值很高的文物,如辽国的水晶龟形盒、琥珀小方塔等。

云南飞龙白塔导游词 篇10

兰州。它是甘肃省省会。

位于陇中皋兰山北麓,黄河流经市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西南、西北的交通要冲。 兰州有许多著名的景观。其中我经常去的地方就是五泉山了,因山有“甘露泉”,“蒙泉”,“掬月泉”,“摸子泉”,“惠泉”而得名。传说,霍去病西征,因口渴找不到水喝,便用马鞭大出五个泉眼。

春天,山上春花烂漫,正是人们踏青的去处;夏天,树木郁郁葱葱,在树荫下乘凉的人特别多;秋天,树叶像蝴蝶一样从树上飘下来,给大地妈妈穿上了一层外衣,人们相约登高望远;冬天,白雪皑皑,孩子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欢乐的笑声在群山间回荡! 我喜欢的另一处就是黄河风情线了。因为那里有兰州的标志性建筑—“黄河母亲”雕像。那是用石头雕刻的一位慈祥的母亲怀抱着一个顽皮的孩子。人们常把黄河比喻成母亲,站在雕像前更能感受到母亲的伟大。风情线上还能看见一排又打又整齐的水车,远远望去多么想一排排士兵肃立在那里守卫黄河啊!到了夜晚,黄河岸边的音乐喷泉随音乐起伏,河水中映出红的光、绿的光、蓝的光、紫的光,真像童话世界!

我爱我的祖国,更爱我美丽的家乡—兰州!

云南飞龙白塔导游词 篇11

兰州,这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最美的景物就是闻名中外的黄河风景线,那里一年四季都景色怡人。

春天到了,柳树发芽了,燕子站在树梢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春风轻轻地吹着,小朋友们拿着风筝来放,顿时天空被花花绿绿的风筝掩盖着,像一块五颜六色的花布映在了天空中,黄河缓缓地流着、看着两岸的小朋友们放风筝。夏姑娘来了,她来时带了一盒水彩笔,把大地染成了五颜六色的。小树换上了绿衣,轻风一吹树叶“沙沙沙”地叫了几声。

夏姑娘把鲜花打扮成了一位爱撒娇的小女孩,小朋友们一边吃雪糕一边看着黄河母亲那和颜悦色的笑脸,小鸟天天演唱着富有生机的夏之歌。

秋天到了,金色的蜡笔染给了整个世界,柳树的叶子变黄了。早晨,老爷爷拎着鸟笼子去滨河路上晨练,爷爷奶奶做着操,鸟笼里的小鸟为他们打着节拍。燕子飞走了,在飞走的时候不停地叫着,仿佛在说:“小朋友们,明年春天我们一定会再回来陪你们玩的。”

冬爷爷来了,寒冷的西北风呼…呼…呼地吹着,有时冬爷爷不小心往人间撒了点盐,人间顿时变成了银白色,房子上、树梢上……小朋友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有的……孩子们的笑声响彻云霄。

我给大家讲了我家乡的一年四季,你们肯定对我的家乡稍有了解,等到有时间,请你们我的家乡来细细观赏吧!

云南飞龙白塔导游词 篇12

白塔山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山势起伏,有“拱抱金城”之雄姿。

古代,这里是军事要冲,山下有气势雄伟的金城关、玉迭关、王保保城;山上有层层峰峦,其中“白塔层峦”为兰州八景之一。

站在黄河南岸,举目北望,黄河铁桥,白塔山公圆建筑群,白塔寺浑然一体,尽收眼底,有“河桥远眺”之称。穿过黄河铁桥,白塔山一,二,三台建筑群,迎面耸立,飞檐红柱,参差绿树丛中,这是自一_八年建圆时在坍塌的古建筑废墟上重建的

,总建筑面积八千余平方米。这个建筑群把对称的石阶、石壁、亭台、回廊连贯一起,上下通达,层次分明,结构严整,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别具风格的建筑形式。如重叠交错的重檐四角亭、对立式的二台碑厦、砖木结构的三台大厅等,所有建筑物都配饰砖雕、木雕和彩画。

三台建筑群的迎面是白塔主峰,山势陡峭,古代建筑有“风林香袅”牌坊、罗汉殿、三宫殿等。

山顶的古建筑物有三星殿、迎旭客阁,凭栏远眺日出,放眼黄河,气象万千。

云南飞龙白塔导游词 篇13

游客朋友:早上好!今天我们要去参观游览兰州市的著名景观之一的白塔山。它坐落在兰州市中心、黄河北岸,因山头有一座元代的白塔而得名,1958年开辟为公园。

白塔山属黄土梁塬地貌,海拔1700多米,是祁连山的余脉。它巍峨起伏,重峦叠嶂,有“拱抱金城”之雄姿,是兰州北面的天然屏障。“白塔层峦”被誉为“兰州八景”之一,山上的白塔与山下的黄河以及飞跨黄河的中山铁桥仰俯错落,成为兰州市的标志性景观。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见的是白塔山公园内著名的一、二、三台建筑群。该建筑群总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以石阶、石壁、砖雕、亭台、回廊相互连贯,上下通达,层次分明,这是中国古典建筑中的一种别具风格的形式。一台建筑,是一座四面敞开的中央大厅,雕梁画栋。大厅回廊两侧各有重叠交错的重檐四角亭,迂回而上便是对称式的二台牌厦。牌厦面阔五楹,居中一楹有七级斗拱,为全国罕见。过二台广场,沿石阶而上便是砖木结构的三台大厅,气势庄重。大厅长80米,宽20米,高约10米,屋顶饰有琉璃花脊,墙面镶嵌各种砖雕,檩梁及悬角等处又有木雕彩绘。

坐落在三台大厅内的“黄河奇石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奇石博物馆,创办于1993年,藏石丰富,独具魅力。兰州的黄河石与南京的雨花石、湖北的宜昌石、山东的长岛石同列为中国四大名砾石。兰州黄河石特点是石质光滑,形状多变,色彩深而艳丽。“黄河奇石馆”珍藏着兰州民间收藏家宋志刚先生收藏的黄河奇石上万方。造型石有石佛、周仓、关帝、神龟等;纹理石有孔子、老子、如来佛祖、十二生肖、梅兰竹菊、山水风景等。它们生动逼真,惟妙惟肖,令游人一览如醉,流连忘返。该馆分三个陈列室:正厅第一展室的展品形态宏巨,气势磅礴,体现了母亲河的雄伟气魄;正厅西侧的第二展室,展品以黄河流域的古生物化石、出土文物、民俗礼器为主,展示了母亲河的悠久文明;正厅东部的第三展室,展出的石头以造型和纹理图像令人叹为观止,分伟人系列、山水诗意、生命象征、万物肖形等。黄河奇石镌刻着历史博大精深的足迹,有典型的天人合一的东方文化特色,许多名人参观后都留下了墨宝,予以赞颂。原国务院副谷牧题词:“黄河奇石美天下”;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题词:“黄河奇石,华夏一绝”;齐白石大师的弟子娄师白先生,则把它们誉之为“黄河瑰宝”。

云南飞龙白塔导游词 篇14

白塔山公园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的白塔山上,因山头有一元代白塔而得名。白塔山山势巍峨起伏,蟠结城郊,有拱抱金城之势。白塔原为纪念去蒙古谒见成吉思汗而在兰州病故的一西藏萨迦派喇嘛而建。

现存白塔系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清康熙54年(1720xx年),巡抚绰奇补旧增新,扩大寺址,起名慈恩寺。白塔七级八面,高约17米,下筑园基,上着绿顶,各面雕有佛像,檐角系有铁马铃。塔外通涂白浆,如白玉砌成。 白塔山1958年辟为公园,总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为三台建筑群,依山而筑,飞檐红柱,参差有致,各建筑以亭榭回廊相连,四通八达。山上原有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古称“镇山三宝”,现紫荆树已枯死。 白塔山经过多年绿化,树高林密,曲径通幽。公园内独特的“黄河奇石馆”和裕固族接待帐房为别处少见,独具风格。山下为中山桥,使二者已连为一体,成为兰州旅游的必游之地。

云南飞龙白塔导游词 篇15

白塔寺约建于元代初年。相传,成吉思汗曾致书西藏黄教萨迦派法王,萨迦派法王即派当时一位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见成吉思汗。这位喇嘛走到兰州时,不幸病故。大元帝国建立后,成吉思汗为了纪念这位喇嘛,在山颠修造白塔一座,以表怀念。

现在的白塔,并非元代所建,而为明代重修,据《重修白塔寺记晰载:"吾兰之河山北,原有白塔古刹遗址,正统戊辰间,太监刘公来镇于此,暇览其山,乃形盛之地,于是起梵宫,建僧居,永为金城之胜境。"由此可见,现存白塔寺,系明正统年间镇守甘肃的太监刘永成重建。

清康熙五十四年,甘肃巡抚绰奇补旧增新,扩为寺院,并以"慈恩"题寺额,但百姓仍呼之为白塔寺。明代所修白塔,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塔基,高约17米,为实心砖塔。每级每角均有翘起的砖刻小龙头,下系风铃,随风飘荡,声清音脆。塔的外表垩饰如雪,故称白塔。

白塔建成后,几经强烈地震,毫无损伤,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筑之科学精巧,智慧之高超绝伦。

白塔寺院内,南有悬岩阁楼,北有准提菩萨殿,东西两侧各有陪殿数间,陪殿各连小亭一座,四周建筑正好将白塔拱卫于寺院中央,整个寺院居高临下,颇为壮观。

自明代以后,白塔山的寺庙殿宇逐渐增多,成为宗教胜地。在白塔寺西南一带,陆续修建了三官殿、观音洞、药王殿、财神殿、金山寺、禹王庙等;在白塔寺的东南一带,兴建了三教道统词、三皇殿、三星殿、罗汉殿、文昌宫、魁星阁等;在白塔寺的南面,依山势建有十王殿(一殿秦广王、二殿楚江王、三殿宗帝王、四殿五官王、王殿罗天子、六殿卡成王、七殿秦山王、八殿都市王、九殿平等三、十殿转轮王)。这些寺庙依山势而造,或居黄土层,或居岩崖边,风格迥异,各具风采。可惜因年久失修,战争破坏,大部分倾圮颓废,目前仅剩一殿。

在白塔山半山东侧,有一三楹的高大牌楼,堪称白塔山第一牌坊。牌坊阳面题额"凤林香袅",阴面题额"秀英三台",为清乾隆五十六年皋兰举人李存中所题写。其意是:低头俯视,山脚寺庙青烟镣绕升腾,香气弥漫;抬头仰观,白塔熠熠生辉。与皋兰山三台阁相映成趣。寥寥八字,俯察仰观,前呼后应,道出了这座牌坊承上启下的微妙,实为一绝。